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共读共写 > 〖推荐阅读〗悟学问

〖推荐阅读〗悟学问

2010年10月17日 21:22:02 来源:华池县列宁学校 访问量:1641
悟学问
 

作者:张保振 

  一

  生活中,有人茶余饭后谈古论今,被认为很有学问;有人讲起话来引经据典,被认为很有学问,有人办起事来铢分毫析,被认为学问深。其实,这些说法虽然都有一定道理,但并不全面。毕竟,学问并非出一行。

  譬如,农民种地,同样一块地,有的多打粮,有的闹粮荒;工人做工,有的能把产品做成精品,有的则把产品搞成废品;商人经商,有的生意红火有钱赚,有的生意萧条把门关;就连拣破烂,有的能拣成“百万富翁”、甚至拣成“破烂王”,有的则拣得很艰辛,甚至混不下去。这一切都说明,三百六十行,行行有学问。

  学问,是知识、是技能,是对实践的认识、是对认识的升华。而且,有多少行,就有多少行学问。

  学问分行当,隔行如隔山。正由于如此,崇尚名人可以,但不可认为凡名人的话就是名言,以至爱屋及乌,言听计从。必须弄清,成名者是在哪一个行当、哪一种领域上成的名,这种成名之学问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,从而定自己的取舍,选自己的路径。毕竟,现今世界上的“学问都各有用处,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”(鲁迅语)。因而还是凡事多问个为什么为好。

  二

  学问是有真伪的,这就如同商品有真假一样。什么时候是真学问?只有对人生、对社会有用的学问才是真学问。

  真学问就是真知识。这样的学问,来自生活,这样的知识,源自实践。

  来自生活的学问,为生活常识;来自实践的知识,为经验知识。但常识长了,会成为科学;经验多了,会升为理论。科学无疑是求真,理论无疑是求是。真,可以让人生活的愉快;是,可以让人生活的顺畅。

  譬如,在农业经济时,有了学问,使人的关注点在土地与人员上。毕竟,有地,不可以言贫;有人,不可以言弱。在工业经济时,学问会使关注点变为机器设备、原材料与能源上。无疑,无先进的机器设备,加工不出大批量先进适用的产品;无原材料,天下第一巧妇也做不出一桌好饭菜;无能源,机器设备就会形同废铁,原材料就会形同废品。到了知识经济时,学问自然而然地会使关注点变为以网络、电子计算、数码、光纤、多媒体为主要标志的信息产业上。因为在这个时代,只有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高科技创新、传播和应用,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。这,就是学问的大用。

  三

  真学问是有真见的。这个真见,使人读之如良友,会如神助;见之如故人,会使心欢。

  古有诗云:“黄金未是宝,学问胜珍珠。丈夫无伎艺,虚活一世人。”学问之所以胜珍珠,恐怕就在于学问中所蕴涵的真见能让人清醒地意识到:天上从不会掉馅饼,别相信手机上无端飞来的“获奖”短信;虚拟世界不是真,别相信在网络上“偷”来的“菜”会让人过上幸福生活。

  学问有真见,真见有神力。这个神力不在自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而在自己想不干什么就有能力不干什么。不错,凡人皆有七情六欲。但学问能使人不被七情六欲所困、所累:在嗜欲正浓时,能出刀斩断;在怒气正盛时,能出手按下。

  学问有真见,真见有真解。这个真解,一符合实际,有深厚的土壤基础;二与时共进,有明显的时令特质;三管用有效,有很强的功利效果。这种真见解,听之能解渴,读之能致知,思之能定神,行之能见果。

  学问有真见,真见在生活。有人说,人生尽管要走很多路,其实只有5步:一是走出娘胎,二是走出无知,三是走出贫困,四是走出自我,五是走进永恒。这是真见。这种见解,就会让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注入5种元素:有用、艺术、有益、慈爱、高尚,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更生动、更快乐、更有趣、更有味、更和谐。

  四

  学问是有路径的。这个路径,就是一学二问。学什么?学知识、学技能、学心智、学文明、学道德品质、学行为习惯。问什么?问疑、问难、问工作。问工作,一问成绩如何得,二问过失如何来,三问差距在哪里,四问目标定在哪儿,五问目标咋实现。

  一学二问还不够,还须上学下问。上学,就是“学而第一”;下问,就是学而再问。虽然学问之道非学无以致疑,非问无以广识。但如果处理不好“学”与“问”的关系,仍然达不到理想的境界。无疑,学,离不开思与想;问,同样也离不开思与想。如果问而不思不想,张口即来,随口而问,即便能得到正确的答案,也未必能受到大益。毕竟,张口即来、随口而问的东西就如过眼烟云,来也匆匆,去也匆匆,扎不下根,留不下影的。所以,学问学问,必须“‘问’放在‘学’的下面”(谢觉哉语)。

  学问学问,躬行胜问。无疑,问是学的消化与深化。但问后不践,即使对所学的知识能倒背如流也几乎等于零。知识就是这样:用它,则存;不用,则亡。可以肯定,学之博再重要,不如知之要重要;知之要再重要,不如行之实际更重要。只有行,大胆去闯、大胆去试、大胆去干,才有可能对所学的知识、或者说学问、或者说技能有更深的感受、更深的理解、更强的记忆、更高的扬弃。

  五

  学问是贵动恒的。只有动,才见活力;只有恒,才见有成。

  动,就如学海,如江河模仿海水流动那样,奔流不息,昼夜不止,最终学海而至于海。

  恒,就似登山,如登山者紧盯目标不停步那样,一步一个脚印,一步一个高度,最终登高壮观天地间,不畏浮云遮望眼。

  有道是,火,不钻不生,不扇不炽;水,不决不流,不积不深。学问亦然。要使学问深,就要如铁棒而磨针,不仅学贵一,而且孜孜而勤之,夙夜以勉之,命尽日中而不释,饥寒围困而不废,用时时的解剖自我、查找不足、知过改过来省察克治存心性,有进无退攀高峰。

 

文章录入:刘金堂    责任编辑:刘金堂 

编辑:高发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-1
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
联系地址: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