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媒体看列校 > 党建网:红土地上的窑洞学校

党建网:红土地上的窑洞学校

2017年05月31日 11:08:07 来源:党建网 作者:李顺民 访问量:1572

 国庆时节,我踏上红色热土庆阳。在华池县凤川一路向前,红军当年在这条道路上进进出出,留下他们草履布鞋趟开的革命足迹。今天,络绎不绝的人们循着红军足迹,走进南梁。

  行进在凤川,我的内心充满敬仰与神奇。一路上,我翘首仰望凤川茂密的林木,还有那绿荫中昂然远眺的山崖。传说这片红色热土长满了故事。我猜想,红军当年在哪一片密林中或哪一页山崖下战斗过……

  蓦然之间,荔园堡出现在眼前,远远望见高耸的革命英雄纪念碑,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,旁边是南梁革命纪念馆。瞻仰了南梁革命纪念馆,我走进附近的列宁小学。列宁小学是陕甘边区第一所红色学校,创建于1934年。从此,边区群众有学可上。

  列宁小学旧址在校园背后的台埂上,背靠着名叫转咀子的山坡,开挖了三眼窑洞,就是学校82年前全部的家当,其余一无所有。今天,三孔窑洞辟为学校旧址陈列馆。

  午后的阳光照耀进来,窑洞光亮温暖。窑垴里支起一面木头做成的黑板,黑板前面摆放着一张老旧的大木桌和一把陇东人家常有的长条凳。我坐立在长凳上,双手伏着木桌,俯首注视粗糙的桌面,试图寻找红军娃当年留下的手痕。

  课桌上有一方木盘,里面铺着细密的黄绵土,是黄土高原上养育陇东儿女的再也普通不过的黄土,被抚得平平整整,像是一页书纸。我凝视着课桌上平整的像书纸一样的黄土,细细思量,寻求答案。我的手指在平整的黄土上写下“列宁”二字的瞬间,脑海里跳出“黄土书纸”的字眼,我瞬间明白:木盘里的黄土原来是红军娃的练习本。在国民党反动派“围剿”的艰苦岁月,列宁小学难有纸张,他们以土为纸,学习语文、算术,学习文化知识。

  其实,木桌、条凳,还有木质黑板都是后来添置的。时间回溯到列宁小学建校之初,边区群众的孩子和红军娃是坐在土墩上听讲,爬在土台上写作业。

  在另一间陈列馆,陈列着列宁小学师生当年用过的石板和石笔样本。在当年艰苦境况下,学校很难置办一块规范的黑板。我推测,建校之初的第一批教员张景文发动学生,在学校门前的葫芦河挑拣石板,当作黑板书写。

  我仔细端详展柜里石笔样本。要在石板上划出痕迹,石笔的质地一定要比石板松软一些。小时候,我和村里小伙伴经常到村前河滩捡拾料姜石,在石板上写写画画。或许,他们就是用葫芦河里挑选来的那种石块,充当粉笔,书写革命真理。

  我从木凳上起立,站在黑板前,目视着课桌,还有课桌上的“黄土书纸”。张景文当年也应该站立在这个位置,向边区群众的孩子和红军娃讲授革命真理,她还要时刻翘首眺望山梁上那棵“消息树”的影子,随时准备转移边区群众的孩子和红军娃。

  从列宁小学校史陈列馆走出来,暖阳照来,洒落在“景文楼”上,崭新的“景文楼”显得格外注目。“景文楼”是习仲勋夫人齐心捐资修建的一幢教学楼。取名“景文楼”,意在纪念列宁小学教员张景文为边区教育付出的贡献。

  今天,列宁小学早已从窑洞搬进宽敞明亮的“景文楼”,但是老师每年都要带领入学新生走进窑洞教室开启“人生第一课”,感受红土地上的南梁精神。(作者单位:甘肃庄浪县委宣传部)


编辑:高发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-1
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
联系地址: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