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安全工作 > 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

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

2023年04月26日 18:17:55 访问量:1134


防溺水

致家长的一封信



尊敬的家长朋友:

天气转暖,夏季将至,气温升高,五一假期来临,青少年儿童冒险玩水概率增加。溺水,已成为孩子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,防溺水教育刻不容缓。希望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,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,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,特别是加强放学后、周末、节假日期间和孩子结伴外出游玩时的管理,经常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,给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,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,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,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。

请各位家长做到“四知”:知去向、知同伴、知归时、知内容,更要重点教育孩子做到“六不”:不私自下水游泳;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;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;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;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。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,要智慧救援,立即寻求成人帮助。要做到“两会”:发现险情会互相提醒、劝阻、报告;会基本的应急自救、求救、报警方法。若遇险情及时拨打110、120、119电话。

亲爱的家长朋友,请记住“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”,加强安全宣传教育,提高安全防范意识,让溺水事故减少到零。让我们携起手来,共同为守护青少年儿童平安健康成长而努力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华池县列宁学校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23年4月26日



溺水不是小概率事件


据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表的《全球溺水报告:预防一个主要杀手》显示,溺水是各区域儿童和青年十大主要死因之一,每年因溺水而死亡的人数约37.2万。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,要知道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致病杀手“疟疾”在2015年的致死人数约为42.9万,对照两组数据,不难发现,溺水产生的健康危害已不容小觑。除此之外,该报告的其他调查结果也令人警醒:

 •全球半数以上溺水死亡者的年龄在25岁以下;

 •5岁以下儿童溺水率最高;

 •男性溺水率是女性的两倍以上;

 •每小时约有42人死于溺水。



青少年牢记“六不准”

1.不准私自下水游泳。

2.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。 

3.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;

4.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

5.不准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。

6.不准不会水性擅自下水施救。



下水游泳“五提醒”

1.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。

2.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,如果太饱、太饿或过度疲劳时,不要游泳。

3.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,然后再跳入水中。不要立刻跳入水中。

4.游泳时如胸痛,可用力压胸口,等到稍好时再上岸。

5.腹部疼痛时,应上岸,最好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。



同伴落水怎么办?

若遇同伴落水,切不可盲目下水救人或手拉手救人,而应大声呼救,让附近的大人来帮忙,这才是真正在帮助同伴。



不能认为自己不够朋友!

千万不能认为同伴落水,自己不跳下去救,就不够朋友!及时找大人帮忙才是救援成功率最高的方式,才是真正在帮助同伴!


不能因为害怕而隐瞒!

救不上来同伴也不是你的错,千万不能因害怕而隐瞒!没有救上来同伴,也千万不要有心理压力,更不能因害怕而隐瞒事实,从而导致没有及时报警或让大人知道,耽误了宝贵的救援时间。



正确救援记心间





√  大声呼救

碰到有人溺水,不要慌乱,第一时间要大声呼叫,找大人帮忙,同时拨打110报警,如果有多个同伴在一起,要派出一人去寻求大人帮助。



√  寻找漂浮物

寻找身边的漂浮物抛向溺水者,如救生圈、木板等;如果没有漂浮物,也可以在书包里装满矿泉水瓶抛给溺水者。



√  寻找竹竿或树枝

寻找竹竿、树枝等递给落水者,也可以把衣服打成绳结抛给落水者,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,以免被拉入水中。



×  不能直接下水施救

不能直接跳下水施救,未成年人没有足够的能力下水救溺水者,千万不能下水救人,以免发生群死群伤的悲剧。



×  不能手拉手施救

不能手拉手施救。落水者力大无比,稍有不留神就会被落水者拉下水,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。



特别提示

未成年人不具备直接救人的能力,严禁下水或手拉手救援。即使采取指挥救援,也一定要以保障自身安全为前提。


来源:网络




编辑:丁建俊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-1
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
联系地址: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